阅读历史 |

第55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徐篱山一路畅行无阻地到了主院,老远就瞧见京纾站在书桌后写字。他轻步走过去,也不直接进屋,伸手趴在书窗上“嘿”道:“美人儿,写什么呢?”

京纾侧头看向他,说:“自省书。”

就是检讨书呗,徐篱山说:“陛下生气了?”

京纾“嗯”了一声,低头继续写,嘴上说:“若非我说你在宫外想我了,陛下是不肯放我出宫的。”

“你太恶毒了,这样会破坏陛下对我的印象。”徐篱山挠挠耳朵,“我是赞同陛下的做法的,让你待在宫里,日日看顾,好好养身子。”

京纾想反驳自己不是小孩,能自己喝药,却又把话咽了回去,故作漠然地说:“我身体好得很。”

见他这般讳疾忌医,徐篱山沉了脸,说:“以后我来监督你喝药!”

目的达成,京纾唇角勾了勾,不过一息间又恢复如常,说:“夜里找我有何事?”

“两件私事。”徐篱山说罢转身走了几步,脱了靴从正门进去,不认生地爬上窗边的软榻。辛年端来一碗微烫的花蜜汤,他道了谢,一边拿起汤匙晾汤,一边说,“第一件事,我是想找你打听打听,褚大哥在宫里有没有私交甚笃的人?”

京纾哪里知道这个,唤了声辛年。

辛年便说:“应该是没有的。褚世子每次入宫要么是为着公事,要么就是赴宴,前者是见陛下,后者则是在众目睽睽之下,从未听说他与谁多说了几句话。”

“怎么问这个?”京纾问。

“我怀疑褚大哥有心上人了。”徐篱山喝了口汤,笑道,“随便问问。”

“若是这样的私交,那是不好查的。”辛年说。

“不错。”京纾抬眼向徐篱山看去,“毕竟人前偷/情只需四目相对,旁人哪里知晓?”

徐篱山“咕咚”一声将花蜜汤咽了下去,挑眉道:“殿下好似很有经验?”

眼见他们要聊些私房话了,辛年立马轻步退了出去,还把门关上了。

徐篱山见状轻笑,“他是不是误会我们要在书房里做些坏事啊?”

京纾为辛年喊冤,“毕竟谁都知道徐六公子不是正经人,怪不得旁人多想。”

“殿下可真会倒打一靶。”徐篱山往背枕一靠,单手撑几,随意地曲起膝盖,目光始终盯着京纾不放,“要说以前嘛,这罪名我就认了,可如今,我要是不正经,殿下就是更不正经。”

京纾眉梢微挑,不置一词,说:“写不出来了。”

“我教你。”徐篱山说,“写检讨书无非就是四步走:承认错误、反省错误、保证不再犯、求请原谅。态度端正,言辞恳切,末尾再写两句窝心的话,保证没问题。”

京纾说:“你倒是很有经验。”

“那是。”徐篱山穿书前可是检讨大户。

京纾又写了几句,说:“窝心话写不出来。”

“简单。”徐篱山说,“你就写俩字,我保证陛下高兴得不行。”

京纾握笔的手一僵,没有落下。

徐篱山见状叹了口气,收腿起身,走过去到他身边,一屁股坐上书桌,说:“你心里顾着陛下,面上何必要做生疏呢?”

“我与陛下不曾生疏。”京纾说。

“你从前叫他皇兄,后来私下里都叫他陛下,这还不是生疏?你别跟我说什么君臣有别,这四个字放在你们俩之间根本就可有可无,这么多年,无论外界如何谈论,陛下始终对你不加猜疑忌惮,他不让你跪他,甚至从不当众对你说过半个字的重话,他待你就像寻常人家的亲兄弟,还是感情极好的那种。”徐篱山稍顿,“你恩怨分明,甚至愿意为着陛下忍耐仇恨,陛下都知道,可在陛下看来,你们之间就是因着上一辈的恩怨生了龃龉,不论表面如何维系,心里总归是有一条裂痕的。你本就豁达,何必非要装作不豁达呢?”

京纾看着纸上几列小字,沉默了片晌才说:“我们太亲近,不是好事。”

徐篱山突然明白了过来,“你起初刚和陛下‘生疏’时,是想逼迫陛下也和你生疏吧,如此至少太后不会忌惮陛下,陛下也不会两方犹豫。但你没有料到,这么多年了,陛下待你一如从前。”

京纾没有作声,算是默认。

“为着让兄长宽心,情愿舍弃这段兄弟情,这是本末倒置,傻得很,好在陛下是铁了心要保住你们之间的感情。你不愿伤害他,那就无论如何都抗拒不了这份心意。”徐篱山偏头凑近京纾,“何必呢?殿下,陛下于你来说如兄如父,二十多年的感情何必要因为太后让步……你是不是心里还有别的顾忌?”

“我想守住一个秘密。”良久,京纾说。

这个秘密一定和雍帝、太后都相关,且京纾这般态度,说明秘密一旦曝光,雍帝无法承受。京纾对太后有惧,但并非惧怕太后本身,而是惧怕太后说出这个秘密。

是怕雍帝知道太后对自己下了“美人笑”,至此愧疚难安吗?不,不止,徐篱山直觉这个秘密比这一件事还要可怖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